如何種麻&處理種好的麻
種麻有用種子培苗,但一般都用分株法,除非要搬到較遠的地方,才會先儲存苧麻的種子。
苧麻一年可以收成3~4次,冬天的纖維較短小,理想的種植時間是在暖和的時候。當麻莖變為紅色時,即可割麻,接下來就可以刮麻了。取莖的部分,先把葉子部分清掉,再利用竹片將纖維刮下,對於要製作較精細的布料,需先經選出較細長的纖維單獨處理。再來需浸泡1~2天的水,去除雜質和膠質,若為製作禮服之類的需浸泡一周,將雜質去除至最少,曬乾1天後,即進行析麻及績麻。
析麻為利用手工方式搓線,績麻是用指甲析成所需粗度,後將兩頭捻緊,反覆此動作即可將線累積接長。
雖然析麻、績麻結束後長度夠了,但纖維之間還是不夠緊實,必須用力道和工具去完成所需的線質,捻線的工具叫紡錘是由一隻帶鉤的竹竿和堅硬的石頭製成圓形紡輪,捻線的過程是先將竹竿插入紡輪並固定,紡錘捻線的原理是利用紡輪的重量及手搓竹竿使其連續旋轉達到加捻的效果。
上線架為將織線依序的盤繞在框架上成為環狀線圈,使得在煮麻及洗麻等過程,均能使紗線有序而不至於糾結或脫線。
整理好的線需用草木灰煮過,使其再次去除雜質,讓染色更容易,若煮過後還是覺得不夠白,泰雅族人則會藉白天的日曬,和晚上的露水交替進行漂白作用,因為麻線在吸收了紫外線並和空氣作用後,纖維中的色素會部分分解,達到漂白效果,最後將麻線兩面曬乾,過兩周後即完成。
苧麻一年可以收成3~4次,冬天的纖維較短小,理想的種植時間是在暖和的時候。當麻莖變為紅色時,即可割麻,接下來就可以刮麻了。取莖的部分,先把葉子部分清掉,再利用竹片將纖維刮下,對於要製作較精細的布料,需先經選出較細長的纖維單獨處理。再來需浸泡1~2天的水,去除雜質和膠質,若為製作禮服之類的需浸泡一周,將雜質去除至最少,曬乾1天後,即進行析麻及績麻。
析麻為利用手工方式搓線,績麻是用指甲析成所需粗度,後將兩頭捻緊,反覆此動作即可將線累積接長。
雖然析麻、績麻結束後長度夠了,但纖維之間還是不夠緊實,必須用力道和工具去完成所需的線質,捻線的工具叫紡錘是由一隻帶鉤的竹竿和堅硬的石頭製成圓形紡輪,捻線的過程是先將竹竿插入紡輪並固定,紡錘捻線的原理是利用紡輪的重量及手搓竹竿使其連續旋轉達到加捻的效果。
上線架為將織線依序的盤繞在框架上成為環狀線圈,使得在煮麻及洗麻等過程,均能使紗線有序而不至於糾結或脫線。
整理好的線需用草木灰煮過,使其再次去除雜質,讓染色更容易,若煮過後還是覺得不夠白,泰雅族人則會藉白天的日曬,和晚上的露水交替進行漂白作用,因為麻線在吸收了紫外線並和空氣作用後,纖維中的色素會部分分解,達到漂白效果,最後將麻線兩面曬乾,過兩周後即完成。
留言
張貼留言